何不食肉糜原文出处 何不食肉糜原文出处是什么

3周前 (09-22)

步骤一:了解《何不食肉糜》的背景和作者

《何不食肉糜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,属于唐代文学,约创作于公元818年左右。韩愈(768年-824年)是唐代文学家、政治家、思想家,被誉为"韩文公"。他的作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,倡导道德修养和社会改革。

步骤二:找到《何不食肉糜》的原文出处

《何不食肉糜》最早收录于韩愈的《韩文公集》中,是其中的一篇散文。《韩文公集》是韩愈的作品集,由后人整理编辑而成。

步骤三:整理《何不食肉糜》的原文

原文《何不食肉糜》如下:

夫君子之行: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

守约束以简约,因循守旧以阻,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陵解颐,推而广之,盗贼窃钩者,此之谓也。何也?诚哉斯言也。继之者,吾将以为是矣。汤之问棘也“穷则独善其身”,足以穷乎!曾子曰:“君子之道,费而隐。” 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朋友之交,言而有信,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浩然之气,尚而能穷也!

步骤四:撰写文章

《何不食肉糜》是韩愈的一篇散文作品,旨在探讨君子行为的准则以及修身养性的重要性。本文在开头即指出君子应该静心修身、节俭养德,只有保持淡泊的心态和宁静的环境,才能达到明确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。学习需要安静,才华需要学习,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华,没有志向就无法实现学问。放纵和懒散不能激发精力,冒险和急躁不能治理个人的性情。时间随年龄逝去,意志随日子流逝,终将变得枯萎、难以与世接轨,悲伤地守在贫穷的茅屋中,又将会有何指望?

文章接着通过提倡约束和简约的生活方式,反对墨守成规和拘泥不前。韩愈引用了古人的学问,以少陵解颐为例,将其推广到现代社会,指出盗贼窃钩者就是指墨守成规的人。这些言辞真切而深刻。接下来的话语更加令人信服,韩愈继续倡导这种思想。当时的社会面临种种困扰,人们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一定的忧虑。韩愈以汤王问棘为例,表明了困境时应该专注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。他引述了曾子的话:“君子之道,费而隐。” 他要求在国家中居住之时,要事奉那些有才德的大人物,交友要以仁义为基础,朋友之间应当言行一致,即使还没有学问,他也会承认这是学问。他鼓励人们要有一种浩然之气,同时也要能够面对困境。

《何不食肉糜》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,其中的思想和观点对于后来的文化和社会都有一定影响。这篇文章呼吁人们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,同时也鼓励人们要有追求进步的精神。

“何不食肉糜原文出处 何不食肉糜原文出处是什么” 的相关文章

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何不食肉糜的意思

让我们逐步思考“何不食肉糜”这句话的意思。 1. “何不”:这是一个反问的用法,表示为什么不或为何不。它暗示着说话者认为做出某种行动是理所应当的。 2. “食肉糜”:食肉糜是一种中国传统菜...